首页 基金 > 正文

天天滚动:六大准万亿GDP新星之城崛起!这座城或率先晋级,制造业城市是主角

作 者丨吴文汐

编 辑丨李博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图 源丨图虫

GDP突破万亿,意味着更强的经济实力、区域带动力和辐射能力。

在新星之城中,部分城市已经十分亮眼,例如苏州作为“最强地级市”,GDP总量已迈过两万亿大关;无锡、佛山、泉州、南通、东莞也已经是万亿GDP城市。还有一些GDP临近万亿元大关的新星之城,包括常州、烟台、唐山、徐州、温州、潍坊等,这些城市均在地方“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突破、迈上或力争GDP万亿元的目标。

为了评价普通地级市的发展水平和潜力,21世纪经济研究院提出“新星之城”概念,这是指除了4个直辖市及15个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之外的地级市中,具有强劲增长潜力的城市(以GDP超3000亿元、常住人口超300万为主要衡量标准),这些城市将成为未来中国发展新的增长极。

通过梳理准万亿GDP新星之城GDP总量、GDP增速、人均GDP以及工业发展主要指标可以看出,这些城市有着强劲的发展潜力,有望在未来几年内跨过万亿GDP台阶,迈入新的增长阶段,从而带动区域及周边城市快速发展。

六大准万亿新星之城崛起

在新星之城考察样本中,有6座准万亿GDP城市,包括常州、烟台、唐山、徐州、温州、潍坊。其中,常州、烟台、唐山、徐州4市GDP已突破8000亿元,2021年GDP总量依次为8807.58亿元、8711.75亿元、8230.6亿元和8117.44亿元;温州和潍坊2021年GDP总量在7000亿元以上水平,分别为7585亿元、7010.6亿元。

这6座城市的目标明确,均希望“十四五”期间跻身万亿GDP城市。在各地的“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常州、徐州提出GDP突破1万亿元;烟台提出迈上万亿元台阶;而唐山、温州和潍坊的提法则是“力争”“锚定”GDP万亿元目标。

常州经济总量在6座准万亿新星之城中位列第一。对比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时间节点来看,常州属于后来者居上,在一众城市中不断卡位进阶。

2012年时,常州GDP在6座城市中并不突出,仅高于温州,但到2017年时,常州已经超越徐州,紧跟烟台和唐山。随后的2020年和2021年,常州两度进位,超越唐山和烟台,成为跻身“万亿俱乐部”最有竞争力的城市。

在江苏的苏锡常发展格局中,目前只有常州GDP还未突破万亿元,但事实上,常州经济增速已经多年维持在省内第一方阵。在6座准万亿新星之城中,常州也是最具冲劲的城市,2017年、2020年和2021年三个年份的GDP增速均位居前列。

2021年,6座准万亿新星之城的GDP同比增速依次为潍坊(9.7%)、常州(9.1%)、徐州(8.7%)、烟台(8%)、温州(7.7%)、唐山(6.7%)。其中,潍坊、常州、徐州超越了全国(8.1%)增长水平。

与常州同省的兄弟城市徐州GDP也位列8000亿量级,同样有望在未来几年内晋升万亿GDP城市。

身处经济大省江苏,徐州的光芒被众多明星城市掩盖,但徐州的经济体量已经超越沈阳、长春、昆明、南昌、石家庄等一众省会城市。徐州的雄心,远不止万亿GDP。今年,徐州提出对标省会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全力打造名副其实的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努力做到“徐州之于淮海经济区如同上海之于长江三角洲”。

此外,从人均GDP和单位面积GDP来看,常州的表现亦十分突出。人均GDP方面,常州在新星之城样本城市中超越了南通、泉州、东莞等万亿GDP城市。单位面积GDP方面,常州亦排在6座城市之首。

2021年,6座准万亿新星之城人均GDP依次为常州(16.6万元)、烟台(12.3万元)、唐山(10.7万元)、徐州(9.0万元)、温州(7.9万元)、潍坊(7.5万元)。被称作山东第三城的烟台,无论是GDP总量还是人均GDP皆紧跟常州之后,成为另一位冲击万亿GDP的有力选手。

今年上半年,山东GDP增量领跑全国,优异表现有目共睹,烟台在其中功不可没。烟台2022年上半年实现经济同比增速4.5%,不仅重居山东之首,在6个准万亿新星之城中也位居首位。

相比之下,同处8000亿量级的唐山对于目标的提法相对保守,唐山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力争进入“万亿俱乐部”。2021年,唐山的GDP增速与其他准万亿新星之城相较略显逊色,不过唐山是河北省唯一有希望在“十四五”冲击万亿GDP的城市。

除此之外,新星之城样本中还有绍兴、扬州、盐城、嘉兴、泰州等GDP总量超过5000亿元的城市,虽然离万亿GDP仍存在一段距离,但并非没有可能。例如,嘉兴就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000亿元以上、力争1万亿元”的目标。

制造业城市占主导

跻身准万亿GDP城市之列的新星之城,冲击万亿目标的发力点在何处?工业、制造业,是这些城市一致给出的答案。

准万亿新星之城行列中,制造业城市是主角。

经过梳理发现,6座准万亿新星之城2021年二产占比皆超过40%。其中,唐山二产比重超过50%,均是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城市。

各市也将“工业立市,制造强市”作为发展最主要的方向。例如,常州提出坚定不移走工业立市、制造强市、质量兴市道路,加快形成先进制造业体系;烟台的目标是建成质效双优的制造业强市;唐山提出深入推进制造强市;徐州表示要坚持以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为主方向。

2021年,唐山、烟台、徐州、温州4座城市工业增加值依次为4141.5亿元、3100.77亿元、2783.94亿元、1319.6亿元。常州、潍坊未公布相关数据。

唐山是一座重工业城市,钢铁、煤炭、水泥和化工是唐山的重要支柱产业,其中钢铁产业的占比最高。与之对应的是,唐山碳排放量高成为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根据21世纪经济研究院碳中和课题组发布的《中国净零碳城市发展报告(2022)》,唐山净零碳城市指数在样本城市中排在末尾,碳排放、能源结构、能源消费三个指标的表现均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

唐山也在着力推进产业转型。数据显示,2021年,唐山规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7.4%,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15.3%,同比提高4.6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较快,增速分别为64.2%和47.1%。

不可否认的是,唐山产业结构依然偏重,支柱产业钢铁几乎占据当地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在去产能的政策下,唐山钢铁产量在不断下降。2021年,唐山粗钢和钢材产量分别下降9%、1.8%,亟待寻找新的工业增长点。

与唐山较为类似的是,徐州的产业结构也相对偏重,钢铁、石化、水泥、建材等是徐州的传统优势产业,徐州也提出了工程机械、集成电路、新材料、新能源等着力发展的新兴产业。在2021年工信部公布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国家队”名单中,徐州的工程机械集群成功入围。

2021年,6座准万亿新星之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依次为常州(13.6%)、徐州(13%)、潍坊(12.5%)、烟台(10.7%)、温州(10.1%)、唐山(4.9%)。除唐山外,其余5座城市均维持在两位数增速,超越全国平均水平。

常州工业增加值高增长背后,工业经济的“换挡超车”是主要原因。2021年,常州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智能电网、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链分别增长71.4%、28.8%、24.1%和20.0%。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41.9%。

烟台和潍坊作为山东腰部城市,在工业经济上亦表现不俗。烟台拥有多个能源和石化产业大项目,自去年发布《推进制造业强市建设三年行动方案》以来,烟台制造业发展提速,制造业新兴产业也取得一系列成绩,例如先进结构材料产业集群和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入选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超过60%等。

而以农业为一大特色的潍坊,制造业实力也不容小觑。在高增速下,潍坊2021年工业总产值、营业收入双双过万亿,分别为10797.5亿元、10929.1亿元,算得上是一个低调的实力派。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6座准万亿新星之城均处在快速工业化的过程之中,在冲击万亿GDP城市的的道路上,工业,尤其是制造业,对当地经济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近年来,这6座城市在工业经济规模、新兴制造业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亮眼成绩,“工业立市、制造强市”的规划也更加完善。但这些城市面临的挑战也较为严峻,部分城市依旧存在产业结构偏重、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新旧动能转换任务艰巨等困难,后续应注重传统产业的转型以及产业链的延伸,并加大力度培育新兴产业,挖掘工业增长新的支撑点。

同时,在快速工业化进程中,这些城市的城市化水平仍不高,主要体现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短板较明显等方面,需要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兼顾城市化发展,在尽力补足短板时,也要注意与本区域、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形成良好的分工协作关系,通过协同合作形成互补,从而带动区域、城市群的发展。

E N D

本期编辑 刘巷 实习生 吴梓楹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21世纪经济报道。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标签: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