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金 > 正文

世界速讯:《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力发展研究报告》发布 探析大湾区创新力发展五大趋势

广东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研究员 钟鸣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态势和新旧动能转换的形势下,创新力已成为衡量国际竞合、区域发展、行业质量和企业前景的重要指标。


(相关资料图)

广东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立足湾区,组织编制了《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力发展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并在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经济高峰论坛——湾区科技与产业创新主题论坛上正式发布。

本次报告从创新基础、创新环境、创新成效和协同创新四大维度出发,分别探析了地区发展基础与科技重视度、地区科学研发资源情况、地区创新的直接和间接成果以及地区间创新合作粘性。通过科学技术财政支出占比、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等11项符合逻辑性、定量性、全面性、准确性、一致性、规范性原则的细分指标,致力于展现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全貌。

报告通过时间和地域两个轴线上的数据对比,梳理了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的主要成效、经验特征和提升方向,总结了大湾区创新力发展的五大趋势。

“高投入-高产出”的良性循环日益成熟

粤港澳大湾区政府层面坚持科学驱动导向,将科技投入列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保障领域之一。2016-2020年大湾区内地九市科技财政支出稳步增加,科技财政支出占比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撬动全社会研发投入保持14.52%的高增长率,研发支出占GDP比重持续攀升,研发强度不断提升,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逐渐拉大。

长期的高投入也带来了显著的创新红利和持续的竞争力。2016-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专利申请、授权和转化保持质量和数量双优。大湾区特别是深圳的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处于断层式领先水平。大湾区专利授权量占全国比重在2018年就已超17%。其中,广州、深圳两个研发强市和东莞、佛山两个制造大市表现相对突出。大湾区技术市场成交金额占全国比重逐年提升,2020年约占全国成交总额的12.22%。

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的发展布局成效显著

不断推动建立“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是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推广的深圳47条经验和创新做法之一,也是粤港澳大湾区不断着力构建和完善的“产学研用投”一体化创新体系。

在此条件下,粤港澳大湾区各市利用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的差异性力争实现优势互补,香港、广州优质高校和科研机构众多,较好地支撑起基础研究需要;广州、深圳、东莞、佛山民营经济发达,在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方面自主创新动力(310328)较足;港澳作为面向国际的窗口,能更好更便捷地吸引全球资本和人才,不同环节的技术优势单位强强联合,促使大湾区不断日益形成技术创新协作生态圈和创新力发展共同体。

科技集群引领和带动创新发展效应突出

科技创新体从分散走向聚合,既是产业链条延续和规模化发展的内生需要,又是城市群优势互补统筹发展的外在要求。近年来,随着粤港澳融通平台的逐渐成熟,深港穗等大湾区中心城市在稳固自身创新基本盘的同时,彼此之间的创新互动关系也在加强,港企与大湾区城市间的协作比例和外判研发开支比例都有上升趋势。在世界产权组织(WIPO)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2020年“深圳-香港”科技集群扩大为“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并于2020-2022年连续三年在全球百大科技集群中排名第二。随着广州、深圳、珠西等都市圈的渐次扩散和粤港澳三地互动交流的日益增强,将有机会向整个湾区范围蔓延,更好地汇聚和催生创新动能和规模效应。

不同地域和领域的均衡发展仍需兼顾

大湾区不同地市综合创新力差距较为明显。内地核心城市广州、深圳在政策宣导、财政投入、人才集聚等方面优势突出,江门、肇庆等城市各项指标相对落后。区域板块上,珠江东岸在研发投入、人才集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知识产权成果等各项指标上的创新成效显著强于西岸城市,接下来需要促进科技创新作为抓手引导资源要素在各地区之间更有效流动,实现基本服务的合理均衡配置,有计划地缓解创新发展的空间不平衡问题。

大湾区专利成果分布门类相对有限。大湾区专利成果主要集中于传统优势产业门类,从专利涉及的国际专利分类号小类来看,覆盖面相对较小且各个城市分布领域不同,多个小类的专利数量不到100项,难以形成强大的规模化合力。通过在大湾区范围内统筹进行资源整合、交叉研究等方式,重点关注一些作用关键但尚未突破的领域,使创新方向覆盖尽可能多的国际专利分类领域。

大湾区基础研究“短板”仍待补齐

根据世界产权组织《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连续第三年排名全球第二的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在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上保持世界范围内的相对优势,但SCIE科学出版物数量低于综合排名在其后的北京、上海-苏州集群,且仅有北京数量的一半。接下来,粤港澳大湾区将加快建设尖端实验室体系和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同时加强各类紧缺型、创新型人才的“引育用留”工作,发挥产教融合和湾区联合办学优势,在基础研究领域重点发力,未来创新环节有望覆盖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等多个链条。

(作者:广东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研究员钟鸣 编辑:孙超逸)

标签: 粤港澳大湾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