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精选:“中国马拉松第一人”张亮友:奔跑一生,停步在这个冬天 |逝者
张亮友不想停下脚步。
12岁,他开始每天清晨在做工的矿上奔跑;30岁,他跑出了中国第一个马拉松纪录;57岁,身侧多了妻子的身影;63岁,他接过亚运会的火炬;87岁,在家人弟子的陪伴下,他冲到了最后一场全程马拉松的终点——
(资料图)
直到衰老赶上了他。人生的最后四年,他已经颤颤巍巍走不出一条直线,仍旧要每天绕着房子跑几圈。一个月前,他生了一场小病。痊愈后,他不得不拄起拐杖,绕着走廊来回踱步。这个高大魁梧、背脊笔直的跑者,畅想着越过这个冬天,等身子骨缓过劲儿来,再重新出发。
直到生命的最后,他对人世的眷恋仍旧是跑步。11月7日,95岁的张亮友在家中去世。他被誉为“中国马拉松第一人”,作为一个符号,见证着中国马拉松从小众爱好发展为全民运动。世人眼中的“跑疯子”,以常人无法理解的执着,跑完了他的一生。
“中国马拉松第一人”张亮友。受访者供图
“跑疯子”
11月7日,在江苏省仪征市的家中,张亮友如往常一样,早上起来吃了一个馒头、一个鸡蛋、一杯牛奶。擦过身子、换了身衣服之后,张亮友说自己累了,要躺一会儿。
没多久,小女儿曹敏听到几声“老伴”“老伴”的喊叫,她赶过去时,母亲正顺着父亲的胸口,而一旁的父亲,缓缓闭上了眼睛。
张亮友逝去得突然又安详,前后不过10分钟。生病卧床时他一直念叨的“要重新跑起来”,终究没能实现。
整理遗物时,曹敏发现,父亲的衣服只有运动服,鞋子也只有跑鞋。新的旧的,足足有五六十双,整整齐齐地摆放在一个大柜子里,每双鞋的鞋带都是系好的。
跑步贯穿了张亮友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里,他保持着一种极度规律的生活。
12岁开始,他每天清晨在煤矿上奔跑;后来到了一家铁合金厂做副厂长,还是每天天不亮就出门跑步,跑完去上班,到的比工人还早,下班后晚上9点就睡了,和家人相处的时间很少;2018年搬到江苏仪征前,他生活在安徽省淮南市大通区一家旧厂房后面,凌晨3点半打着手电出门跑步,每天10公里以上,风雨无阻;哪怕已经90岁高龄,走路都颤颤巍巍的,仍然要绕着房子小跑几圈。
他跑过泥路、石子路,穿过布鞋、胶鞋,甚至光着脚跑过。条件艰苦的年月,他就穿着厂里发的布鞋跑,底掉了,用胶皮补上,磨穿了,用草绳捆着,一双鞋上补丁摞着补丁。脚经常被磨破,一个脚趾由于长时间跑步,变了形,跑步前得先用布包裹起来。
跑友刘保平记得,一个12月下着雨的湿冷早晨,他看到浑身湿透的张亮友正在跑步,问他,“你停一天不行吗?”
连家人都不理解这种执着。“小时候,很少能见到父亲的身影,他不是上班就是跑步。”曹敏说,“我们子女都不理解,觉得只有傻子、疯子才这样跑。”
“跑疯子”,甚至有人当面这么叫他。
直到晚年,张亮友与妻子还在每天跑步。受访者供图
“中国马拉松第一人”
很长一段时间里,周围的邻居、同事并不知道,这个“跑疯子”,还有个“中国马拉松第一人”的名号。
这个故事同样充满“张亮友”式的执着——在忙着解决温饱问题的上世纪50年代,作为一名煤矿工人,张亮友就敢给时任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现为国家体育总局)主任的贺龙写信,建议国家开展马拉松项目。可以想见,这封信石沉大海。但他接着写了第二封信、第三封信,直到1957年国家体委在安徽合肥举行了全国第一场马拉松测试赛。
那年张亮友30岁,身高1米76,腿不长,没有生理上的天赋。他出生在安徽省淮南市一户普通的农家,父母没有跑步的习惯。清粥白菜馒头,也没有给他补充所需的蛋白质。这些条件都不适于运动。但对一场马拉松比赛来说,精神力量比体力更重要,张亮友恰好具有一种坚韧的毅力。
1957年的张亮友。受访者供图
1939年,12岁的张亮友开始在安徽淮南大通煤矿打工。此前一年,侵华日军占领了淮南,大通煤矿被他们占据。当时,日本人举行运动会,正在长个子的张亮友跑过去看,发现里面没有一个中国人,问起周围人,得到的回答是:“跑不过他们,参加了也拿不到名次,这不丢人吗?”
“要为中国人争口气”,源于这股冲动,张亮友开始跑步。夏天是三四点,冬天是五六点,天刚蒙蒙亮,张亮友就开始跑。矿上三班倒,为了空出早上的时间,他经常和人把早班换成夜班,跑完了,倒头就睡。
努力起先并未得到回报。1953年,大通煤矿举办了一场职工运动会,在一万米长跑比赛上,张亮友跑了个最后一名。“证明自己”的冲动再次在他体内翻涌。在加大强度锻炼下,1955年,他获得安徽省运动会长跑冠军,同一年,在上海全民运动会上,他再次取得了一万米长跑冠军。
他花5分钱从上海买回了一本马拉松方面的书籍,这才知道,还有马拉松这项运动,全程42.195公里,远超一万米的距离。此后,他给自己定下每天50公里的任务量,同时写信建议国家开展马拉松项目。
1957年12月,全国第一场马拉松测试赛开始,共20位选手参赛。砂石铺就的路面,跑起来尘土飞扬,周围没有观众。张亮友跑得不紧不慢,与他共同参与这场比赛的老同事陈宏喜记得,张亮友起先并非是跑在最前面的,但他“心态很好,不紧张”。
30公里之后,马拉松选手迎来最难熬的节点——“撞墙”。肌肉开始罢工,意志力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许多选手在这时候都没有坚持下来。但熬过这一段,人的体能又会逐渐恢复过来。张亮友跑得稳,陈宏喜跟得紧,最终他们一个第一,一个第三。
把推广马拉松变成自己的责任
获得冠军后,张亮友从赛场上消失了。直到1984年,57岁的张亮友被国家选去美国参加洛杉矶第十七届世界老年锦标赛。
而陈宏喜在安徽省体校训练了两年后,因为运动员没有收入,又回到了矿上,之后再也没有参加过任何赛事。
在那个年代,对大多数人来说,养家糊口排在首位,爱好则是奢侈品。张亮友将“冠军”的头衔内化成“责任”,在工作之余见缝插针地推广马拉松。测试赛后两年,矿上跑步的人从三五个,变成了十多个。
张亮友以一种笨拙而赤忱的方式带动身边触手可及的那些人。上世纪80年代,他去了一家铁合金工厂做副厂长,发动厂里30多位工人一起办了一个马拉松比赛。当时,他用“谁跑好了,我奖励你们喝酒”的方式承诺那些干体力活的年轻人。
1998年,北京马拉松向全社会开放,这意味着马拉松从专业竞技走向大众,业余运动员也能参加。就在一年前,张亮友找到了已经退休的陈宏喜,鼓励他重新开始跑步。41年后,71岁的张亮友和61岁的陈宏喜一起参加了第二场马拉松。
张亮友(左四)与他的跑友、弟子。受访者供图
此后赛事开始增多,但很多人对跑步还抱有最原始的认知,“迈开腿不就行了吗?”张亮友开始学习科学跑步的知识,然后传授给周围的人。曹敏记得,父亲每天都把体育报带在身上,“去外地出差,只要看到与体育有关的东西,他都会买回来。”
他成了民间“教练”,每遇到一个跑步爱好者就得“指点”一番。刘保平第一次认识张亮友,就是在自己日常跑步的路上。那是2007年,跑步成了健康的代名词。51岁的刘保平患了腰椎间盘突出,听从医生的嘱咐,开始晨练跑步。没想到,张亮友一见他就拉着他说:“你知不知道你跑步多少配速?”
“我哪知道这个啊。”刘保平说,初次见面,张亮友就迫不及待让他跑一圈,“他要骑自行车给我测速,然后根据测速的结果指导我,前半场配速要在5分钟一公里,后半场要突破5分钟。”
刘保平开始跟着张亮友训练,见识到了他严格的一面。7月份,淮南气温高达40℃,他让跑友们绕着田径场跑20圈,每一圈不能超过2分钟,少一圈补三圈。有一次刘保平没跑下来,心里纳闷,没跑下来就没跑下来,下次跑不就行了?张亮友说,“你错了,这一圈没跑下来,以后怎么坚持锻炼?”
张亮友的“徒弟”遍布各行各业,有老师、医生、学生、煤矿工人……他热衷于把他们都带到马拉松赛场上去,刘保平统计过,张亮友参加马拉松比赛“一年不下40次”,他一个月2000块钱退休金的一半都花在了火车票和旅馆上。
2005年到2010年,淮南市的跑友团从2个增加到6个,新增4个团的团长全是张亮友的弟子。每次协商什么事情,都会约在张亮友那处老厂房里。退休后,张亮友开始琢磨厨艺,他捧着烹饪书学习,招待每一位访客。烟火气弥漫在跑友们的每一次聚会中。
“就像一个勇士一样”
长跑是一项耐力运动,它塑造了张亮友的性格——做事认真、执着坚韧、说一不二。
每做一件事情,一定要认真地去做。这是张亮友对子女的教诲。每回家庭聚餐,他听完子女的近况,总会说一句“不要气馁,一件事执着地做下去,就算失败了也没关系。”
家人的印象里,跑步就是张亮友的全世界,他确实如教育子女时所说的那般,一件事执着地做下去,并不在意结果。
他带动了妻子一起跑步,1984年开始,两人总是结伴同行。2014年,87岁的张亮友和老伴参加了最后一次全程马拉松比赛,这次是由子女陪同。
在郑开国际马拉松赛场上,曹敏第一次看到了不一样的父亲,“就像一个勇士一样”,抑制不住地兴奋、开心,仿佛浑身上下每一处细胞都在准备开赛,“这是他在家里完全没有过的状态。”
2014年,张亮友参加郑开马拉松赛的证书。受访者供图
这场比赛是张亮友与妻子的“挂靴”之赛,就像与马拉松做了一场告别。此后,他仍旧带着跑友参加城市马拉松,但不再参赛。也是在这一年,张亮友结识了小他30岁的魏普龙。
某种意义上,魏普龙是张亮友最得意的弟子,实现了他一直以来的诸多愿望。他说要带动很多人参与,魏普龙在2014年成立了马拉松协会;他说马拉松要有文化传承,魏普龙建立了蜀山马拉松文化博物馆、大圩马拉松小镇。2015年起,各大城市开始举办马拉松赛事,从之前的每年一二十场增加到上百场,2019年甚至达到上千场。商业逻辑由此嵌入马拉松赛事中,马拉松迎来了井喷式发展。
如果说张亮友是凭借着自己的一腔热忱在宣传、推广马拉松,魏普龙则更适应商业化的马拉松,他将收入花在协会、赛事的运营上,“办一场赛事,一定要在社会上有影响力和传播力。”
时代的车辙碾过那些质朴又笨拙的方法,张亮友也逐渐老去。2018年搬去江苏仪征后,物理上,250多公里隔开了他与自己构筑的马拉松基地,但依靠电子媒介,他仍旧关注着跑友圈的一举一动——每天边绕着小区跑步边跟魏普龙视频,守着家中的电视看体育频道,坐在座机旁与淮南跑友寒暄聊天。
他放不下马拉松。陈宏喜记得,最后一次见到老友张亮友,是在去年。日暮西山,他们互相拉着走。最后,如同口头禅一般,张亮友再次嘱托这位参加了中国第一场马拉松测试赛的老人:“要把马拉松发展起来。”
新京报记者 徐巧丽
编辑 刘倩 校对 吴兴发
标签:
您可能也感兴趣:
为您推荐
世界热点评!电动车赛道竞争持续升温 多家合资车企按下“加速键”
河南疫情最新通报:昨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86例、无症状感染者804例
即时看!冬储需求增加、社会库存低位 磷肥价格逼近每吨4000元
排行
精彩推送
- 焦点报道:张翔:盈利模式未闭环,投资充电桩要谨慎
- 每日速读!财经世界,就地起范儿!2022金投赏创意节第一财经专...
- 每日精选:“中国马拉松第一人”张亮友:奔跑一生,停步在这...
- 世界今日报丨我国科学家发现微生物助土壤固碳培肥机制
- 【世界新要闻】当害虫来袭 水稻会迅速警告同类
- 天天观热点:业界:筑牢网络发展根基 加快推动中文域名普及
- 世界动态:入市倒计时!6000亿养老金前操盘手独家分享选股标准...
- 属于孩子们的世界杯!杭州一小学学生制作创意乐器为世界杯喝彩
- 大成基金姚余栋:“科技牛”将成为2023年的主题词之一
- 民间智慧 | 市场基本上对利好“免疫”
- 环球观速讯丨入冬以来最强寒潮今起横扫我国,大部地区流感气...
- 国有大行落实“金融16条” 多家房企获授信
- 全球视点!打好税费政策“组合拳” 助力制造业做强做优做大
- 简讯:刚刚,央行宣布全面降准!释放5000亿!对市场有何影响?
- 世界热点评!电动车赛道竞争持续升温 多家合资车企按下“加...
- 河南疫情最新通报:昨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86例、无症状感染者804例
- 全球新动态:刚刚!央妈宣布降准,据说还有重大利好在路上!
- 即时看!冬储需求增加、社会库存低位 磷肥价格逼近每吨4000元
- 全球快报:个人养老金业务正式开闸!36地先行试点,“银证保”...
- 今日讯!带您数读《2022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
- 速递!江苏疫情最新通报:昨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9例、无症状...
- 观焦点:利好因素积聚 上市银行估值修复通道开启
- 天天观察:建设美丽中国离不开生态科研
- 土特产“出圈”进万家
- 环球百事通!潮流社区兴起国潮热
- 安徽疫情最新通报:昨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例、无症状感染者128例
- 全球今日讯!植绿,在雅鲁藏布江北岸
- 快播:更好满足“雪季候鸟”需求
- 山东疫情最新通报:昨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94例、无症状感染者784例
- 黑龙江疫情最新通报:昨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34例、土无症状感...
- 《固态法浓香型白酒原酒》团标立项
- 焦点热讯:锦波生物恢复上市审核,前三季度功能性护肤品实现收...
- 世界热点!“第二支箭”增信民营房企发债持续推进 龙湖集团...
- 北京永辉保供稳价在行动:物资采购量增三倍,组织高效配送力量
- 北交所再迎利好!首批8只指数基金出炉,如何影响市场?
- 焦点速读:法德将协调一致推动实施跨国企业最低税率
- 全球快讯:林占熺:只有让千千万万的农民都富裕起来,才是真正...
- 美股盘前丨股指期货涨跌不一 热门中概股盘前走弱
- 每日快报!多地累计降温15℃ 入冬以来最强寒潮即将来袭
- 航天新征程|杨利伟:中国空间站时代脚步越来越近
- 世界最新:年内迎来第二次降准 业界:重在稳定预期 呵护市场...
- 【天天快播报】正邦科技:拟出售母猪养殖场资产
- 个人养老金业务开闸!23家试点银行齐上阵 逐鹿养老蓝海市场
- 当前视讯!个人养老金制度启动实施,养老目标基金偏爱的标的...
- 当前速讯:嫦娥六号、七号、八号发射时间来了
- 【天天热闻】泛海控股:拟将十月份美元债进一步延期至明年5月...
- 【聚看点】北京疫情发布会:新增本土感染者1119例 对混管涉...
- 每日观察!深圳新增本土确诊病例9例、无症状感染者11例
- 环球今日报丨央行:此次降准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5000亿元
- 航天新征程|王亚平:把梦想绘入辽阔星河
- 航天新征程|神舟十四号乘组:中国空间站等你来出差!
- 观焦点:南京:明日起全市各区连续5天每天开展区域性核酸检测
- 央行:12月5日降准0.25个百分点 释放长期资金约5000亿元
- 北京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1119例
- 观焦点:精彩抢先看!第四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即将开幕
- 【聚看点】飞天圆梦|杨利伟:中国人将走向更远的深空
- 环球热门:中国县域工业经济发展报告发布 苏浙闽包揽工业百强...
- 沙特和伊拉克联合声明:将坚持欧佩克+最近的减产决定
- 天天新动态:天然气和俄油价格上限谈判均遇阻 欧盟能源危机...
- 焦点消息!在线即时法律服务公司律兜互联完成3500万元融资
- 每日快讯!可持续发展,中国时尚企业的“责任”还是“赛道”?
- 方便残障人群出行,阿里高德工程师开发无障碍“轮椅导航”
- 【环球新要闻】天津:11月26日、27日在全市范围开展核酸检测
- 今日精选:2022中国工业百强县出炉 昆山晋江等上榜
- 港股震荡整理 内房股继续走强丨就市论市
- 美联储“鸽”声响起 全球央行会跟吗?丨就市论市
- 当前视讯!年内40城卖地收入1.87万亿元 多地推出第五批次集...
- 每日精选:亚太时间:地产政策利好大型优质房企 房企销售端...
- 海澜之家周立宸:持续升级国民品牌 “接力”服务美好生活
- 工信部:加快构建先进制造业集群梯次培育发展体系
- 今热点:报告显示:先进制造业“东强西弱”格局有所缓解
- 每日速读!如何通过信用出行让顺风行程更顺畅?超5000名顺风车...
- 微动态丨深圳:近期抵深人员请做好“三天三检三不”
- 天天百事通!2022全球数商大会开幕 凝聚全球共识 发出 “...
- 【世界独家】土耳其央行宣布结束降息周期
- 世界速讯:个人所得税App新增“个人养老金扣除信息管理”功能
- 我国海洋经济稳中向好,2021年海洋生产总值突破9万亿
- 天天微动态丨【早知道】商务部:希望推动中美经贸合作早日重...
- 东莞昨日新增本土2+33
- 天天观察:“黑五”消费者“摩拳擦掌” 英国消协:谨防假打...
- 全球微头条丨涉及食品、消费品等领域,市场监管总局公布一批...
- 全球新动态:四川盆地新探明超千亿立方页岩气田
- 每日时讯!陕西疫情最新通报:昨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0例、无症...
- 2023年物联网领域四大趋势
- 新资讯:中国方案让世界杯 体育场“坚固且轻盈”
- 全球微资讯!报告显示中日数字产业合作存在九种类型
- 江西疫情最新通报:昨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9例、无症状感染者60例
- 精选!竞选费用现近百张“空白发票” 岸田再添压力
- 当前热议!辽宁疫情最新通报:昨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4例、无症...
- 当前短讯!重庆疫情最新通报:昨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58例、无...
- 每日关注!黑龙江疫情最新通报:昨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08例、...
- 山西昨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08例、无症状感染者724例
- 焦点!广东疫情最新通报:昨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95例、无症状...
- 滨州疫情最新通报:昨日新增56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
- 每日看点!山东疫情最新通报:昨日新增本土确诊81例、无症状感...
- 世界观点:宁夏疫情最新通报:昨日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41例
- 天天微资讯!威海疫情最新通报:昨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例、本...
- 环球最新:宋城演艺签约“宋城·三峡千古情”,轻资产输出再...
- 每日速讯:10月上市险企保费榜|九大上市险企前十月保费2.51万...
- 谢瑞麟发布中期业绩,实现营业额12.48亿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