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金 > 正文

今日讯!杨涛专栏丨新形势下发展金融科技应着眼生态建设


(相关资料图)

杨涛(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在日前闭幕的2022金融街(000402)论坛年会上,金融科技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重要议题,多位金融管理部门人士表示将持续稳妥推进,在加强监管科技顶层设计与统筹规划的同时,全面提升金融业数字化水平和综合实力。

未来要推动我国金融科技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努力优化金融科技生态这一创新“土壤”。所谓金融生态,就是用生态学理论分析金融发展问题,通常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金融市场、金融机构等金融生态主体,在与外部制度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分工合作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特征、执行一定功能作用的动态平衡体系。与之相应,金融科技生态建设的核心思想就是通过合理的激励相容机制安排,促使不同层次的金融科技参与主体合作共赢、协同创新,通过数字化手段和工具,改善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的效率、降低成本。

应该说,健康的金融科技生态体系应该有几个特点。一是开放,即拥有立体化、多层次的平台经济与平台金融服务模式;二是多元,即金融产品与服务从单一,转向综合性解决方案、一揽子支持模式;三是智能,即金融服务更加便捷、高效、无处不在,金融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四是融合,即金融与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数字经济融合更加密切,科技、产业、金融的三元动力更加突出;五是共赢,即各方参与者在资源合理配置、效益合理分配的前提下,构建共享共赢的产融生态体系;六是持续,即在坚持商业金融可持续的原则基础上,实现政策目标、科技伦理、社会责任的同步落地;七是理性,即打造健康的金融文化与观念,避免使得金融活动无底线、过于泛滥,充分认识金融并非“万能”。

具体而言,完善金融科技生态需关注如下环节。第一,在基础层,要重点推动数字化金融“新基建”的完善。例如,我国的移动支付虽然发展迅速,但与一国数字化变革的内在需求相比,整个支付清算体系还需不断提升质量、效率和规范性;为了更好地服务于金融科技场景的对接与落地,还需要征信科技的进一步探索和应用,更好地解决金融服务中的信息不对称或信息“茧房”矛盾。

第二,在技术层,重点关注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安全技术等前沿技术的应用突破。例如,在各类技术中,数据资源的内部管理治理与外部流通交易是横亘在数据要素市场化进程中的关卡,而基于多模态的机器学习和跨模态的融合应用成为学术界和工业界发展人工智能的共识,以容器和微服务为基础的云原生技术已成为云计算发展主要方向,区块链的挑战则在于如何跟具体的业务场景结合、真正为社会创造价值。

第三,在业务层,无论是持牌金融机构的金融科技创新,还是新兴技术企业服务持牌金融机构,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技术和业务“两张皮”的问题。实践中通常是根据业务需求匹配相应的技术,但业务需求需符合现有商业模式,因此很可能阻碍技术创新。因此如何突破技术与业务的矛盾是未来讨论金融科技落地场景的重中之重。此外,金融科技创新的推动,也离不开专业的会计、审计、评估、评级、反洗钱等中介服务支撑。

第四,在客户层,则需要以数字化来全面提升金融科技创新的需求动力,重点是通过推动宏观经济与微观主体的数字化变革,而从源头上优化金融科技创新的内生动力,提高企业和居民的金融科技接受能力和水平,增加有效需求。

第五,在监管层,同样存在诸多挑战。例如,需要处理好常规监管和非常规监管的关系。常规监管通过日常性的工作实现包容、稳定、合规等多重目标,最大的挑战是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难题。非常规监管则面对如公平竞争与反垄断、重大风险事件、新业态与模式影响等,例如在新兴金融领域,如Defi(Decentralized Finance,去中心化金融)近年来在国际上产生重大影响,其特点包括依托智能合约就可以建立借贷关系,没有主体、资金提供者和借贷方连在一起,其中自然存在许多新型风险。

最后,在金融科技生态的环境要素方面,可以实施的政策措施有很多。例如,金融科技的创新与发展,不仅需要特定的政策支持,更需要政策的持续性与稳定性,来促使市场创新主体的预期稳定,更好地推动创新与发展,在此方面,相关政策透明度、协调性、确定性都还需要有所改进。再如,金融科技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需要全面推动金融科技人才的标准、教育、培训体系建设,才能使之成为一个规范、高效的核心生产要素,服务于经济金融变革,这些都需要政府政策的有力支持和引导。

标签: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