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热门:武汉:生态之城打造全国碳金融高地
从杨泗港长江大桥向长江下游远望,杨泗港长江大桥、鹦鹉洲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武汉长江二桥、二七长江大桥,都清晰可见,非常壮观。长江日报供图
“一城秀水半城山,两江交汇三镇连,车谷光谷跨两端,九大产业争领先。”
当地人这样描述当前的武汉。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作为一座拥有1300多万人口的特大型城市,武汉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77万亿元,稳居全国城市前十。该市建成区绿地率超过40%,湿地率高达18.9%,2020年煤炭消费总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仅为35%左右,绿色低碳发展动力强劲。
当前,有着优质绿色低碳发展根基的武汉,在发挥生态优势的同时,开始着力打造全国碳金融中心,为碳金融产业的发展创造条件。碧水青山和低碳金融在这片华中大地擦亮绚丽火花。
工业老城变身生态新区
今年6月,第二批国际湿地城市名单揭晓,全球共25个城市获此殊荣, 武汉位列其中,成为中国最大的“国际湿地城市”。
武汉湿地资源十分丰富,湿地面积约达1624平方公里,占区域面积的18.9%,拥有165条河流,166个湖泊,素有“百湖之市,湿地之城”的称呼。
“‘国际湿地城市’代表一个城市对湿地生态保护的最高成就,是目前国际上在城市湿地生态保护方面规格高、分量重的一项荣誉,此次武汉能够通过认证,是对武汉多年来坚持湿地保护的最大认可,”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但作为一个处于高速发展中的新一线城市,取得这一殊荣,着实不易。”
据先前的数据,2021年武汉市新增绿地1002.8公顷,新建各类公园123个(含口袋公园103个),建设林荫路107.7公里、绿道102.8公里。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07%,绿地率40.0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82平方米。完成植树造林2.14万亩,森林面积179.2万亩,森林覆盖率14.74%。
其实,虽然山水条件优越,但武汉却是一座老工业城市,所有城市面临的蓝天、碧水、净土命题,武汉一样都没有落下。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156个苏联援建项目就有7个落在武汉。其中,武钢、武重、武锅、武船、武肉联都是以工业生产为主的国家大型骨干企业。改革开放后,武烟发展迅速。2003年,东风汽车(600006)总部迁入。武汉成为一座工业门类齐全的传统工业城市,工业导致的环境问题也比较突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武汉打响环境保卫战。武汉市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向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介绍:十年来累计完成20余个重点污染地块治理修复工程,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42.7万平米,相当于60个足球场的总面积,2022年4月,武汉市成功入选国家第二批“无废城市”建设城市名单;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从2013年的160天提升到2021年的289天,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由2013年的63天下降到2021年的1天,“武汉蓝”成为江城四季的“新常态”;长江、汉江武汉段水质稳定保持Ⅱ类水平,水质优良湖泊数量较“十二五”末增加26个,劣Ⅴ类湖泊首次实现“清零”,“百湖之市”绿色名片更加靓丽;建设138公顷的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建成绿道2116公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从2012年的9.91平方米提高到2021年的14.49平方米,相当于每个武汉人有一间“绿色卧室”。
《2022年武汉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未来五年,武汉将推进共抓长江大保护,建设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打造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
绿色产业托举碳金融高地
10月10日,被誉为全国碳市场“大数据中枢”的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机构(“中碳登”)迁入位于武汉市武昌区的碳汇大厦。作为武汉首家全国性要素市场机构,中碳登连同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都由湖北省金控平台宏泰集团运营。
武昌区地方金融工作局有关负责人向贝壳财经记者表示,随着碳汇大厦的启用,一批以碳交易、碳金融、碳科技、碳资产、碳核查、碳咨询、碳评级为方向的企业迅速聚集,成为碳金融优势突出的全国绿色低碳服务产业集聚区。
11月15日,中碳登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志祥在第27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相关活动上表示:“湖北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既承担全国碳市场也承担区域碳市场建设任务的省份,这就需要发挥先行先试作用,立足两个碳市场,不断拓宽平台功能,积极探索金融创新,打造双碳产业生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发挥好双市场的协同发展效应,种好‘试验田’,办好‘先行区’,为全国碳市场机制完善和创新发展贡献‘湖北经验’和‘湖北智慧’。”
事实上,今年6月28日,《武汉市建设全国碳金融中心行动方案》就已出台,提出到2025年末建成“三中心一圈”——支撑碳市场和碳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中心,辐射长江经济带的生态资源权益交易中心,碳市场的核心节点、结算枢纽及碳定价中心,立足中部、辐射全国的碳金融生态圈。
为了把蓝图变成现实,武昌区打造全国首个碳金融集聚区的同时,还成功申报气候投融资试点,探索设置企业和个人碳账户,推动碳普惠制度体系落地。为推动碳基金落地,武昌区成立50亿元科创母基金,重点投资双碳及科创领域,招引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优质涉碳企业,发挥资本引领产业集聚作用。
优越的生态环境,坚定的低碳目标,共同成就了武汉的碳金融战略。截至2022年11月15日,湖北碳市场配额共成交3.68亿吨,占全国试点碳市场总量41.2%;成交总额87.83亿元,占全国试点碳市场总量49.2%。全国碳市场累计成交碳配额数量共计1.98亿吨,累计成交金额共计86.93亿元;累计清算共计57480笔,累计清算金额173.85亿元。
低碳发展带动区域崛起
如果说生态环境是武汉的发展底色,碳金融集聚区是武汉新时代亮点的话,那么让两者有机结合的则是一个个扎实的产业。也正是每一个产业的向绿而生,才让武汉的“碳”更加有活力。
武汉市经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根据《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显示,武汉规划“十四五”期间将实施支柱产业壮大计划,以头部企业带动支柱产业发展。武汉将重点布局“光芯屏端网”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制造和服务、大健康和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建造、商贸物流、现代金融、绿色环保、文化旅游九大支柱产业。到2025年,“光芯屏端网”新一代信息技术及汽车及零部件的产值都将达到5000亿元。
据武汉市发改委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武汉市支柱产业总计有2057家具有代表性的支柱产业重点企业。其中布局大健康和生物技术领域重点企业共计527家;布局高端装备和先进基础材料领域重点企业415家;布局“光芯屏端网”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重点企业295家;布局商贸物流领域重点企业274家;布局绿色环保领域重点企业206家;布局智能建造领域重点企业123家;布局现代金融领域重点企业89家;布局汽车制造和服务领域重点企业76家;布局文化旅游领域重点企业52家。
五年来,武汉市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已经由2016年的43.9%下降至2021年的35.0%;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也由2016年的52.8%增长至2021年的62.5%。此消彼长,消减的是传统高碳产业,而新兴的是科技产业。武汉市通过关停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推动钢铁、石化、水泥、造纸等传统行业低碳化改造和转型发展来降低碳排放,同时大力推动新兴产业发展。与2015年相比,武汉市2020年煤炭消费总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由接近50%下降至35%左右。
新旧动能转换,连同新兴产业的崛起为武汉的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据《武汉发布》消息,2021年武汉市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4786.11亿元,比2016年的2348.69亿元增长203.7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7.39%,比2016年增长7.09个百分点。
2021年9月发布的《武汉市推动降碳及发展低碳产业工作方案》指出: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占比达到20%以上,除钢铁、电力、石化行业以及水泥熟料企业外,其他行业用煤单位全部清零;到2025年,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5%以上,鼓励工业企业、园区建设绿色微电网,优先利用可再生能源,在各行业、各区域创建碳中和工厂、碳中和工业园区;将推动全市能耗范围在5000至1万吨标煤的企业、建筑、交通、大数据中心等非工业行业纳入湖北省碳排放权交易范围;在中法武汉生态城、武汉长江新区等具有示范效应的区域打造武汉“绿谷”,吸引绿色低碳产品、项目、技术、投资和人才汇聚,到2025年,各区分别建成1个近零碳试点园区、3个近零碳试点机关、5个近零碳试点社区、5所近零碳试点学校以及10家近零碳试点企业。
届时,这座美丽的生态之城将释放强大的绿色低碳能量,带动长江中游区域的整体崛起。
新京报记者 白华兵
标签:
您可能也感兴趣:
为您推荐
新股提示:富乐德、佰维存储、佳合科技今日申购
新基金12月发行规模或再超千亿元
LPR连续四个月不动 明年一季度有调降空间
排行
精彩推送
- 全球球精选!扩内需路线敲定 扩消费促投资释放新空间
- 全球热资讯!多地发力冲刺年末消费 增加收入是重头
- 天天快看:今年绿债发行规模大幅扩容
- 新股提示:富乐德、佰维存储、佳合科技今日申购
- 全球热门:武汉:生态之城打造全国碳金融高地
- 新基金12月发行规模或再超千亿元
- 一文读懂财政数据: 11月税收收入同比增长28.4%
- LPR连续四个月不动 明年一季度有调降空间
- 各平台及快递公司“火力全开”保物流时效
- 年末LPR报价“按兵不动” 明年初或调降
- 当前关注:前11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18万亿
- 世界今日讯!全面回归“7元”时代 国内成品油价格年内最后一...
- 北京欢乐谷将于12月23日起恢复开放
- 全球快播:房贷转经营贷可以“转贷降息”?银保监会提示四大风险
- 天天新资讯:业界:搭平台促交流 助力中国白酒走向世界
- 外资密集唱多A股 当前回调是介入良机吗?|就市论市
- 动态:市场规模同比增超30% 电子签名行业迎发展机遇
- 当前新冠死亡的判定标准是什么?专家:要采取会诊和死亡讨论...
- 精彩看点:今日这些个股异动 主力加仓机械设备、抛售医药股
- 热讯:以财经视角连接万物,第一财经构建可持续发展新格局
- 让机器“活”起来 智能制造塑造工业新范式
- 1-11月上海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9.1%
- 世界热文:朱民:从明年开始,预计未来10年全球经济增长约2.54%
- “包机出海”抢订单归来 深圳外贸企业称“商机和危机都在”
- 环球新资讯:公司问答|申通快递:单票收入增加系碳费提升所...
- 公司问答|圆通速递:单票收入增加是行业趋势 “双11”旺季...
- 白鹤滩水电站全部机组投产发电 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全面建成
- 天天时讯:工信部:全国已有110个城市达到千兆城市建设标准
- 2022胡润民营500强信赖会计所:广东正中珠江等4家落榜
- 12月LPR“按兵不动”:1年期3.65% 5年期以上4.3%
- 世界速看:餐饮废油变身航空燃料 我国实现生物航煤绿色国际货...
- 世界最新:中国医药:辉瑞药为处方药无法预计销售量 已被纳...
- 欧盟天然气价格上限协议达成 气价应声回落丨就市论市
- 业界:推进废钢产业转型升级 助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
- 环球速读:港股进入调整 资金回流美元避险|就市论市
- 焦点短讯!《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2》发布
- 世界快资讯丨杭州多个商场明确一天营业5小时 部分门店的外卖...
- 世界视点!创新技法解难题 亚洲最长地铁环线掘进正酣
- 世界速讯:12月LPR报价出炉:1年期和5年期均维持不变
- 32股获券商买入评级 中国平安目标涨幅达63.86%
- 环球热点评!烂河滩变“香馍馍” 破民宅成“会客厅”
- 设计时速350公里 这条跨海高铁取得新进展
- 当前关注:多地推行布洛芬等拆零销售
- 中原证券:未来股指总体预计将维持震荡格局
- 当前播报:中原证券:家电行业景气度有望逐步恢复提升
- 国海证券:指数或有进一步下探的可能
- A股股票回购一览:4家公司披露回购预案
- A股限售股解禁一览:293.07亿元市值限售股今日解禁
- 环球热头条丨部分储能项目成“鸡肋” 亟待“补短板”降本增效
-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唐遥:优化贸易和直接投资结构,实现国...
- 中国证监会、香港证监会:原则同意进一步扩大股票互联互通标...
- 全球今日讯!中金:周期性政策有望加码,结构性政策有望提速
- 风云榜·观点|陈皓:GDP预期要是达到8%,房地产要起贡献,消...
- 全球快看:风云榜·观点|陈逸星:饮料行业赛道卷不胜卷,创...
- 风云榜·观点|应冬霞:两轮电动车行业前景巨大,小牛靠三个...
- 全球看点:风云榜·观点|邱雪:服装消费优先满足日常刚需,...
- 【全球新视野】北京:投放至药店的大包装退烧药按需拆零销售
- 天天观速讯丨北京疫情发布会:13家医药企业产能提升3倍、恢复堂食
- 北京:医疗机构任何情况下都不得拒运拒诊拒救
- 天天信息:提升智能制造水平 业界聚焦化工有色金属行业数字化...
- 新动态:北京:可开展新冠症状互联网首诊 并给予价格和医保...
- 天天观焦点:北京:群众就医用药需求保障仍然“紧平衡”,已...
- 全球看点:12月19日24时国内油价下调 加满一箱少花19元
- 美股连跌 市场愈发担忧经济陷入衰退?丨就市论市
- 天天视讯!中航机电:氮化镓实验室仅为科研目的 未来不会批...
- 天天热文:事关养老、育幼!11部门发文推动家政进社区
- 【独家焦点】日本政府与央行拟修改2%通胀目标 或影响货币宽...
- 两市普跌 沪指退守3100点关口 跨年度行情还可期吗?丨就市论市
- 港股震荡整理 内房股普跌丨就市论市
- 新动态:零糖减糖等健康消费需求增长 业界聚焦冰茶市场
- 每日看点!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周大地:要加快非化石能源...
- 全球即时:广东珠海:布洛芬等药将拆零销售,胶囊类零售价均...
- 精选!养老概念领涨 医药股快速走低丨就市论市
- 热资讯!和讯品牌焕新升级:和讯巨浪全平台视频传播战略正式启动
- 天天视讯!中央财办:2023年将出台新举措,侧重研究解决改善...
- A股有望展开新一轮向上行情 关注数字经济、内需相关板块丨就...
- 发改委提前安排部署 保障“两节”重要民生商品量足价稳
- 海外防疫优化经验及2023年国内消费展望
- 环球看热讯:两市继续弱势整理 何时能够突破盘整格局?丨就...
- 全球视讯!海外规模最大中国股票基金11月大举加仓贵州茅台
- 每日看点!财经头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提振发展信心入手...
- 今亮点!“青鱼之乡”冬捕忙 浙北小镇青鱼如何“游”向全国?
- 热文:证监会将正式实施货银对付改革
- 今日看点:全国冬小麦主产区苗情好于上年 夏粮丰产有基础
- 全球热门:央行副行长刘国强:2023年的货币政策总量要够 结构要准
- 每日讯息!韩文秀:明年我国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
- 金观平:推动工业经济持续稳定恢复
- 滚动:2万亿后再投8790亿元!深圳做强新赛道“鹏”友圈
- 我国首艘面向深海万米的大洋钻探船亮相
- 精彩看点:“桂中宝地”建起“数字新农村”
- 播报:400余家鲁企将“出海”开展系列经贸促进活动
- 湖南:实招、硬招助力农民工兑现工资
- 专访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副会长霍建国:明年消费增速有望大幅...
- 专访赛智产业研究院院长赵刚:支持平台企业有利于推动数字经...
- 世界快消息!专访商务部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建平:明年...
- 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定调明年经济工作
- 全球新消息丨为复工复产疏堵点等不起也慢不得
- 最资讯丨结构性货币政策仍将发挥重要作用 明年将着力防范化...
- 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CFO吴森:通过可再生能源的加速发展以应...
- 当前关注:国家天文台FAST(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李菂:“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