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金 > 正文

全球快资讯:评论丨确保明年我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关键是落实疫情防控政策前提下,将扩大内需放在突出位置,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推动开放,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资料图】

特约评论员 马新彬

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中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加深。

2022年以来,受国内外一系列不确定性因素影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对于我们这么大的经济体而言,保持经济平稳运行至关重要”。可以认为,受一系列有利条件和基数效应影响,明年我国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关键是落实好疫情防控政策前提下,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2023年我国经济增长有望总体回升

目前我国经济仍在探底之中,经济增长恢复到潜在水平仍需一段时间。从经济运行各方面因素来看,风险挑战和有利因素并存,有利条件不断增多。

从有利因素来看,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方面,低基数效应。2022年我国前三季度经济增速分别为4.8%、0.4%、3.9%,预计全年增速将达到3.5%左右,低于预期,距潜在增速仍有差距。2023年经济恢复正常增长,基数效应将对经济数据形成一定支撑。尤其是考虑到2022年二季度0.4%的较低增速,预计2023年二季度增长可能会达到较高增速,并对全年增长形成拉动。第二方面,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近期国家系统性调整优化疫情防控,出台了多项新措施,对于提振市场信心具有积极意义。受疫情防控优化影响,预计聚集性、接触性消费将逐步复苏,并带动第三产业增长,进而形成改善预期的积极力量。第三方面,改革红利效应。2023年是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第一年,深化改革推动开放料将是重要内容。随着改革纲领性制度推出,预计会提高未来潜在经济增速。第四方面,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叠加发力。2022年出台了一系列扩大有效需求、促进结构优化政策,考虑到政策的滞后效应,预计明年上半年将会逐步产生作用。2023年还要根据实际陆续出台新政策、新措施,与存量政策接续发力,推动经济增速总体回升。

不过,2023年我国经济运行也仍面临一些风险挑战。首先,疫情冲击的“疤痕效应”或将在一段时间长期存在,突出表现为居民企业资产负债表修复缓慢、预防性储蓄上升、资本回报率下降,信贷有效需求不足矛盾短期内依然存在,将可能使得经济增长短期内很难达到潜在水平。同时,疫情冲击也使得居民企业债务负担有所加重,短期内债务风险可能加剧上升。其次,预期转弱压力可能仍会持续。目前,房地产行业、平台企业、投资领域的预期依然较弱,预计明年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预期转弱还出现了从增量蔓延至存量苗头。再次,房地产市场风险仍在积累,集中表现为房地产信用风险暴露、房地产行业可能面临资不抵债风险、房地产下行可能带来信贷收缩,乃至拖累经济增长。第四,地方政府财政困难,财政收支缺口加大,财政支出乘数有所降低,既要防疫也要发展经济的多元目标与有限的财力间矛盾日益突出。此外,明年我国外部环境依旧复杂严峻,实际外需增长可能非常疲软,进而拖累经济增长。

努力将明年经济增长目标保持在合理区间

考虑2022年经济增长情况和2023年经济环境,既追求质的有效提升,又追求量的合理增长,预估明年我国经济增速有望达到5.5%左右。从各产业增长看,预计第一、二产业规模基本不变,第三产业(服务业)将为明年增长提供主要动力;内需消费的贡献将会提升,外需与出口增长的贡献将会下降。不过,即便设定了5%的增速目标,距离潜在增长速度(5.5%-6.5%)仍有差距。

总体上,决定2023年经济增长目标的因素主要有三个。从潜在增长率看,目前各方面测算结果表明,“十四五”期间我国仍有望实现5.5%左右的潜在增长速度,2025年潜在增速有望接近5%左右。考虑到2018、2019两年在收缩性环境下仍能实现6%以上的增速,基于我国潜在增长率和基数效应,可以认为明年经济增长速度可能会高于5.5%。特别是考虑到改革因素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2023年经济增速也可能走高。

从2035年远景目标看,要实现“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目标,要求我国在未来五年需保持5%以上的经济增速。不过,从近两年的实际情况看,即便保持5%左右的增速目标,我国经济仍存在明显的负产出缺口,实现正的产出需达到6.4%左右的经济增速。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在实际层面设立更高的经济增长目标,力求实现最大化的经济增长。

从就业情况看,若要实现效果较好的充分就业,要求我国2023年的经济增长至少达到6.8%左右。若宏观经济不能快速恢复,经济增速不能回到潜在增速,青年失业问题短期内也将难以好转。青年就业主要集中于服务业、互联网平台与教培等第三产业,降低青年失业率的关键在于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第三产业占比,这些都要求实现一定增速的增长。

实现明年我国经济增长目标的着力点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至关重要。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关键是落实疫情防控政策前提下,将扩大内需放在突出位置,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推动开放,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优化赤字政策,把握好财政赤字调整的节奏,可考虑将赤字率扩大到3%,适度扩大中央财政赤字规模,加大中央财政向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优化财政支持结构和资源使用,扩大政策性银行等准财政对基础设施的投融资力度。通过财政贴息、专项债等办法支持基础设施、技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强化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的支持力度。优化债务结构,降低政府债务成本,提升债务资金使用效率,防范地方财政金融风险。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随着市场逐渐恢复信心,市场融资有望持续转暖,信贷供需矛盾或将得到缓解,预计2023年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速将保持在11%左右,“宽货币”到“宽信用”传导将更加畅通。发挥货币政策总量和结构性功能被实践证明是良好创新,继续用好各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提高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配合效力,引导金融机构保持对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区域协调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

着力扩大消费,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推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明显回升。适时出台刺激性消费政策,着力恢复线下消费活力,创造消费场景和模式,拓展消费空间,开展新能源、绿色家电下乡活动。可针对农民工就业和大学生就业问题建立专门的就业基金,投资一批专门的、分类的“以工代赈”项目,支持发展就业容量大的产业和企业。

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有效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风险。稳定房地产是稳定消费与稳投资的核心抓手,短期内重点是用好“贷、债、股”等一系列新出台支持政策,恢复行业资产负债状况,促进房地产市场稳步恢复,中长期要围绕新市民需求,推动完善房地产新的发展模式。明年恢复房地产市场的关键和首要任务在于促进销售恢复正常,要支持居民刚性和改善性需求,畅通“销售-回款-投资”良性循环。尽快恢复房地产正常融资状态,积极推进保交楼,加强土地、财政、金融等政策配合,通过多种方式缓解房地产企业流动性困难和信用风险。密切监测重点房企、房地产上下游风险变化,防止房地产领域风险向金融风险传染。

激发微观主体活力,稳定和增强市场预期。预期稳定、信心增强是一个缓慢过程,要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在市场竞争、生产要素使用、产权保护等方面,对各类企业一视同仁。推动平台经济整改,实施常态化监管,抓住有利时机出台支持平台经济规范发展的具体政策。稳定政策预期,为资本设置好“红绿灯”,依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

此外,2022年7月以来,我国外贸增速逐月下降,并且出现了一些值得重视的中长期趋势。2023年随着主要国家经济陷入衰退,我国外贸形势将会更加严峻,要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促进外资稳存量、扩增量。要稳步扩大制度性开放,吸收外资与对外投资并举,进一步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标签: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