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金 > 正文

从稀缺性看奥运会的经济效益

【论以诗心】

如何将阶段性稀缺产生的价值转化为可延伸、可持续性的经济效益才是思考的关键。

刘诗梦

随着前段时间2022北京冬奥会的圆满落幕,北京成为了世界上唯一一个举办过“双奥”的城市,这一头衔的加盖无疑让北京乃至中国获得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数据显示,2008年-2021年中国GDP从4.59万亿美元增长至17.7万亿美元,人均GDP从3467美元增长至1.21万美元。2008年,举办奥运会的北京GDP首次突破万亿元。

上述数据充分反映了奥运会为举办国带来的显著经济效益。不过,四年举办一届的奥运会申办门槛是非常高的,而且申办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据悉,在吉隆坡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28次全会上,国际奥委会对2024年夏季奥运会申办程序进行了修改,决定取消对候选城市名单进行压缩的程序。这意味着申办奥运会的竞争将变得更为激烈。正是因为门槛的提高,奥运会的稀缺性特质又更加凸显。

且不说,举办奥运会能给一个城市以及国家带来积极的社会效应,申办奥运会的准备过程也能够提高城市的基础建设和产业经济发展水平。西方经济学观点认为,资源的稀缺性会导致竞争,良性的竞争会促进资源的最优配置,从而使得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从这个观点可分析,正是因为稀缺性引起的良性竞争,申办奥运会的城市各方面条件都必须处于标准之上。申办国在达成申办奥运会城市标准的过程中,整体性、系统性地推动了国家各方面的发展,特别是城市经济建设。

经济学同样分析道,只有稀缺性的存在,才能被认为具有一定社会财富与价值。资源稀缺性的存在会促进国家和组织更高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去生产,通过资源的有效配置,实现良好的供需动态平衡。

同时稀缺性也伴随着最大机会成本。什么是最大机会成本?经济学上认为机会成本“是指企业为从事某项经营活动而放弃另一项经营活动的机会,或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而最大机会成本则是为了获得某方面的资源而放弃了另一方面资源带来的最大效益,是一种选择成本。比如为建立符合奥运会场地的各方面配置设施而投入的巨大财力、人力、物力,这些都是为获得举办奥运会所能带动的经济增长而愿意投入的成本。换句话说,选择举办奥运会的机会成本,就是放弃这些资源原本在其他领域所能带来的收入之和而获得的最大边际效益。这些效益除了举办奥运会直接的收入外,还有其他各产业经济的发展,以及给各产业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比如冬奥会促进下的冰雪产业。

自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后,中国的冰雪产业驶向了快车道。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人均GDP突破1.2万美元,体育、旅游、文化领域成为重要的消费升级方向,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尤其是冰雪产业受益匪浅。《2021年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到2020年,我国冰雪产业总规模从2700亿元增长到6000亿元,根据《2016-2025年冰雪运动发展规划》要求,到2025年我国冰雪产业总规模将达到10000亿元。

从这些方面来说,奥运会的稀缺性推动了多方面的发展,既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又提高了举办国家和城市的知名度,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但如何借助资源的稀缺性产生长久的效益,是促进发展的关键。从时间上来看,奥运的稀缺性对国家来说是阶段性的稀缺,而非市场中的常有稀缺,奥运会的举办有周期性、时限性的特点,不是长期的、不间断的、可持续的活动,所以很难作为一种可以长久带来经济与社会效益的稳定资源,自然对市场的发展来说,也无法产生持久的影响力和塑造力。所以,如何将阶段性稀缺产生的价值转化为可延伸、可持续的经济效益才是思考的关键。

(作者系证券时报版权运营中心研究员)

常州市凯迪电器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度报告摘要

标签: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