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观点:2023是房地产弱复苏的一年, 国央企等四类房企优势凸显
红周刊 | 熊颖
在业内人士看来,2022年是房地产行业的重启之年,也是转折之年。而刚刚开启的2023年,则有望迎来房地产行业的弱复苏。不过,要想恢复销售信心,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在这一大背景下,2022年的房地产销售势头还有可能在2023年得到延续。2023年,房地产销售还有可能再降两成,市场谷底也将在2023年出现。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有四类房企会凸显优势。
2022年房地产整体销售下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少数国央企、个别民企销售平稳发力
2022年,尤其是第四季度,虽有房地产调控政策持续密集输出,但从市场表现来看,信心仍未充分传达到销售端。据克而瑞数据,对比2021年,2022年房地产销售大幅滑落,百强房企全年销售额7.3万亿元,较2021年同比下降42.3%;千亿房企数量也从43家降至20家。
《红周刊》梳理单家房企的销售情况发现,仅有华润置地、建发房产、滨江集团(002244)、越秀地产、华发股份(600325)等少数国央企及个别民营房企仍能在2022年保有较稳定的销售规模甚至实现小幅增长(见附表)。
其中,华润置地2022年全口径销售额3013亿元,与其2021年销售规模相近,销售排名也从2021年的第8位跃升至第四位。
而更加值得关注的是,越秀地产、瑞安房地产等房企在2022年的艰难背景下依旧实现了规模的增长,越秀地产2022年实现全口径销售额1260亿元,同比增长6.6%,销售排名也从2021年的第37位升至第16位,上升21个名次;瑞安房地产2022年实现全口径销售额263.5亿,同比增长8.35%,销售排名从2021年的第101位上升至第75位,前进26个名次。
知名房地产业内人士张宏伟向《红周刊》表示,2022年,少数企业还能维持较突出表现的原因在于,一方面,这类企业在区域深耕上做得比较突出,比如,越秀地产主要深耕大湾区,瑞安房地产则主要深耕上海地区;另一方面,上述两家企业过去相对运营比较安全,基本没有加杠杆。可以说,越秀地产、瑞安房地产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房企模式,一类是,香港的低杠杆、高产品力模式;一类是,用国企信用背书去深耕的房企。
虽然房企不再唯“规模论”,但对于房企来说,销售表现仍然是一项极为重要的衡量指标。张宏伟向《红周刊》表示,从资金端角度来看,房企资金的两大渠道,一个是融资、一个就是销售回款。而房企的销售排名不仅仅体现的是一家房企的市场地位,销售表现更好的房企,在融资的便利性以及融资成本上也会更占优势,这也进一步有利于房企市场地位的稳固。
此外,《红周刊》梳理发现,在2022年销售额表现依旧稳定甚至保有增长的房企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明显优于大势。比如,在2022年内,中交地产(000736)涨幅达182.73%,建发房产涨幅94.61%,滨江集团、远洋集团、越秀地产、华发股份等房企涨幅也都在50%左右,明显高于同期的申万一级房地产行业指数11.17%的跌幅。
需求端政策虽发力
2023年销售或再降两成
结合房地产的市场表现来看,亿翰智库企业事业部副总裁田晶向《红周刊》表示,如果说从2015年开始,房地产行业的销售投资呈现快速上升波段的话,那么2022年就标志着整个行业是从峰值开始向下的一年。行业销售格局之所以出现变化,一方面源于企业格局的变化;另一方面的根本原因还在于,在这一时间点上去产能、供给侧改革以及需求端所受到的冲击是多重叠加影响。
《红周刊》注意到,2023年的房地产政策发力重点已从融资端转向需求端。1月5日,住建部部长倪虹表示,今年将精准支持住房消费,包括对首套房、二套房以及租房继续给予降首付比、房贷利率和增加供给等政策支持。
1月5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也发布通知,决定建立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和同比连续3个月均下降的城市,可阶段性维持、下调或取消当地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进一步延续阶段性放宽部分城市首套住房贷款利率下限的“9·29”新政。
不过田晶认为,行业销售格局的改变较难在短期时间内来通过政策提振,所以2022年的房地产销售势头还有可能在2023年得到延续。目前疫情等不确定因素的干扰仍然存在,这影响的不仅仅是心态问题,对收入等各方面的影响同样较为深远。
多机构一致认为,2023年将是房地产弱复苏的一年。但在田晶看来,市场谷底也将在2023年出现。“按照目前的情况来换算,应该会在2022年销售金额的基础上再降低20%。”
而之所以说销售有可能在2023年继续下行,田晶向《红周刊》分析表示,其一,也是最核心的原因,可以预判在2023年三、四线城市的销售会继续下滑。如果2022年大量房企手中的三、四线项目还能通过降价等促销手段来达成一定的去化效果,那么到2023年可能会更难;其二,近两年的集中供地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且出让的土地质量一次比一次好,国央企的拿地动作同样遵循这一规律,这也就意味着,从2023年开始,高能级城市的供应量会加大,从而导致供需平衡的被打破。再加上,虽然高能级城市仍能保有一定增长潜力,但依旧难以填补三四线城市的销售缺口;其三,从2021年四季度开始,大部分民营房企鲜少拿地。
基于以上几点,田晶认为,供给端存在的只是结构性问题,而更大的问题在于,市场里面有效的需求主战场已经从原来广阔的三四线城市聚集到一二线城市,但经过2021年、2022年的市场“抢收”之后,再加上消费者收入预期被打破,实际上能够留下来的有效需求是有限的。所以说,虽然从趋势上来看,2023年是一个弱复苏,但2023年,市场还是会继续向下走的,而且这个量级不会小。
2023年主基调:去存货、还债、保交楼
四类房企有望优势凸显
对于房企来说,2023年同样不会是轻松的一年。一位TOP10房企高管向《红周刊》指出,2023年的房地产基调,主要是去存货、还债和保交楼。2023年,还会有企业爆雷,民企也会继续以价换量,而到了2023年之后,房地产的风险才有可能逐步消除。
上述房企高管还指出,在提及的主基调还债中,美元债是最重要的。明年是境外债高峰期。如果美元债违约过多,会影响国家及企业在国际金融市场贷款利率和期限,也会触发其他美元债提前还款,严重的话会影响国家的信用等级及国际市场的业务拓展。所以,相比预收账款,应付账款及银行和机构的贷款,房企美元债是第一位的。
以上意味着,在有限的市场中,企业如何通过强化自身能力抢占市场份额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哪些房企在2023年更占优势?
田晶向《红周刊》表示,一类是主导当前市场的国央企。而在民营房企中,一类是母子型公司,比如,美的置业、新希望(000876)地产等;一类是已经形成稳定的双轮驱动型企业,住宅业务之外,还能有某一个单边能力非常强,比如新城控股(601155)、宝龙地产等;以及,能够把非相关性多元化业务做到一定程度的企业,比如碧桂园。
田晶指出,具备以上特征的房企,虽然在接下来的2023年开始的波段里面会出现缩表现象,但如果不是主观意愿选择退出的话,这些企业基本不会被“洗牌”出地产行业,依然能够在行业内走得比较稳。
相反,对于单一的以住宅开发为主的一些企业来说,这个时间点会非常难受。这类企业原本的业务结构给企业自身所留下的探索机会非常少,这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的现金流,所以陆续还会有企业逐渐退出。
回顾2022年,展望2023年,田晶向《红周刊》总结表示,房地产的2022年是重启,也是转折。而2023年,整个房地产行业格局、产品格局以及经营逻辑都可能会变化,这个变化不仅仅体现在2023年一年,而是会延续很久。
(本文已刊发于1月14日《红周刊》,文中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建议。)
标签:
您可能也感兴趣:
为您推荐
香港将适时恢复高铁长途路线
银保监会:严查与股权乱象、投资乱象、监管套利等关联的不法利益输送问题
全球微头条丨中原证券:美国12月CPI符合预期 继续看好黄金板块
排行
精彩推送
- 当前观点:2023是房地产弱复苏的一年, 国央企等四类房企优势凸显
- 全球球精选!里程碑式突破!我国科学家实现化学反应立体动力...
- 环球热文:连平:看好2023年人民币、黄金和A股的表现 房地产...
- 【全球快播报】4%-9.5% 22省份晒2023年GDP增速目标
- 头条焦点:广西与新加坡共建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
- 香港将适时恢复高铁长途路线
- 全球热资讯!2022年1-12月中国产业园区运营商品牌影响力研究
- 科技改变生活:国产新能源车正加速前行
- 世界即时看!行包货物年味浓
- 全球时讯:我科学家首次实现大脑神经化学信号与电信号转导模拟
- 今日看点:猪肉价格遭遇春节“挡” 旺季不“旺”原因几何?
- 银保监会:严查与股权乱象、投资乱象、监管套利等关联的不法...
- 全球微头条丨中原证券:美国12月CPI符合预期 继续看好黄金板块
- 勇挑大梁拼经济 今年各省GDP增长目标普遍高于5%
- 每日观点:交易节奏加快 北京楼市春意盎然
- 即时焦点:探路“海上绿水青山”
- 高铁经济促进协同发展
- 环球最新:抓好服务让旅游业更快复苏
- 焦点要闻:消费市场红火开局
- 【环球报资讯】文旅融合新场景热度攀升
- 新冠病毒治疗药物莫诺拉韦胶囊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完成首批次...
- 世界今亮点!机构今日首次关注这3股
- 【世界聚看点】央行副行长宣昌能:2022年新吸收定期存款加权...
- 央行副行长宣昌能:围绕教育、文化、体育等领域,加强对服务...
- 世界快报:“90后”列车长的第9个春运
- 【全球报资讯】房地产、平台经济、通胀……央行回应重磅热点
- 人民银行谈2022年金融数据: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持续发力
- 广期所:正在稳步推进碳酸锂期货品种的研发工作
- 环球观天下!央行:将有序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
- 当前要闻:团市委常委15岁参加工作?官方回应:系初中毕业后...
- 上海医保新政发布:6类困难群体将享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保障
- 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有啥新变动?国税总局详解
- 房企融资环境、平台经济整改、未来通胀及人民币走势......央...
- 全球新资讯:上交所:1月19日至1月27日不提供港股通服务 1月...
- 今头条!银保监会:2022全年处罚银行保险机构4620家 罚没28.9...
- 世界快讯:首都机场1月13日客流量将突破10万人次 21家中外航司...
- 世界消息!2022年民营企业进出口规模占比达50.9% 首次超过一半
- 世界焦点!下周央行公开市场将有1890亿元逆回购到期
- 环球百事通!企业碳排放如何核查核算?一图读懂技术指南
- 当前关注:中消协发布春节消费提示:提倡理性消费 看清消费陷...
- 财信研究评12月CPI和PPI数据:预计2023年CPI温和抬升,PPI小幅负增长
- 天天快看点丨瑞银:2023年A股盈利反弹或有15% 北向资金将净...
- 天天滚动:资金面宽松对债市形成直接利好丨就市论市
- 236家上市公司预告业绩 近八成预喜
- 财信研究评12月外贸数据:全球需求放缓和价格支撑减弱共致出...
- 微动态丨净利润同比下降 黑芝麻收深交所关注函 股价跌停
- 世界观热点:促进农业农村减排固碳 中国零碳村镇促进项目启动
- 环球时讯:金融部门将完善针对30家试点房企的“三线四档”规则
- 天天热消息:广东官宣:经济增速定调5%以上!制造业当家列“...
- 当前速递!辽宁省财政筹措资金152.6亿元 助力美丽辽宁建设
- 观焦点:2022年我国外贸规模再创历史新高!
- 去年50城住宅租金平均跌2.5% 业内:2023年住房租赁市场或...
- 拜登、特朗普双双被查 两党政客借机“互掐”
- 世界微资讯!海关总署:2022年民营企业进出口规模占比过半 稳...
- 全球今热点:微研报:美联储鸽派预期增强市场信心 提振金价
- 构建契合国情的ESG评价体系 助力企业低碳转型
- 环球速讯:重磅数据即将发布 经济学家普遍预期2023中国经济...
- 国家税务总局:2022年累计免征新能源车辆购置税879亿元
- 2022年中国外贸总值首次突破40万亿元大关
- 环球滚动: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计算机系统中断由程序故障引发
- 天天亮点!我国成功发射亚太6E卫星 为东南亚地区提供高通量通...
- 环球时讯:去年全年CPI同比上涨2%,2023年如何走?核心CPI修...
- 稳经济!深圳亮出阶段性组合拳
- 蓄力3年跨境电商急出海 12天“抢单”欧洲10城
- 播报:评论丨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只增不减,助力经济持续恢复
- 当前播报:新能源汽车公司业绩普增 12月新能源汽车销量数据出...
- 百事通!俄“进步MS-22”飞船将于2月9日发射前往国际空间站
- 环球播报:中科院发布《2023中国经济预测与展望》报告:2023年...
- 每日焦点!15篇(组)报道回望2022
- 环球快消息!北京科学中心数百项公益活动打造“科技寒假”
- 当前速读:2022年1-11月四川工业企业利润保持稳定增长
- 郑后成:2023年CPI当月同比或呈“宽底U”型
- 2022年1—11月广东规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3%
- 2022年1-11月湖南省规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6%
- 全球百事通!去年全年CPI同比上涨2%,国家发改委谈今年稳物价工作
- 业绩预喜汇总丨这只锂电股去年净利最高预增98%
- 天天新消息丨国产软件引领行业探索数字转型“新”价值
- 观速讯丨浙江:今年GDP目标增长5%以上
- 微速讯:广东预计2022年GDP达12.8万亿
- 每日时讯!十部委发文强调产业链稳定重要性 京东工业从产业协...
- 焦点速递!商务部:愿积极推动国际旅游业发展和世界经济复苏
- 天天讯息:内需加速恢复、宏观政策加力 2023年中国经济能否...
- 每日速看!激活家电市场消费活力 业界探索收旧焕新业务模式
- 世界新消息丨俄罗斯中央银行宣布13日起恢复外汇交易
- 环球微头条丨明阳集团张传卫:助力以海洋能源为支撑的新型能...
- 天天热点!春运第五天全国发送旅客3788.8万人次 公路发送旅客...
- 焦点热门:发红包、办年货 数字人民币为兔年新春增添“科技年...
- 全球热门:去年全年CPI同比上涨2%,2023年物价走势如何?
- 最新快讯!“银河麒麟系统升级管理平台”推动操作系统在金融行...
- 天天快播:板块异动 | 工信部表态稳住汽车等大宗消费 汽车...
- 即时:商务部:将全力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
- 世界快播:吉利投资成立区块链科技公司 注册资本500万美元
- 【世界快播报】国家发改委:2023年我国物价保持平稳运行具有坚...
- 全球热门:资源股经过近两年整理 估值已趋合理丨就市论市
- 全球视点!43家公司已获A股“入场券” 计划募资419.97亿元
- 今日热闻!美国12月CPI数据会如期降温吗?
- 环球头条:北向资金6天抄底逾400亿元!寒潮来袭 能源股“点火”
- A股全线回落 北向资金继续流入 反弹结束还是布局机会?丨就市论市
- 陈兆凌:短期修复接近到位 注意上方阻力丨就市论市
- 今年已有20家上市公司披露定增预案丨就市论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