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如何支持中国经济稳增长?
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 施正文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 连平
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财政部提请大会审查《关于202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以下简称预算报告)。3月6日、7日,这份篇幅37页的“国家账本”在代表小组会议上接受代表们的审查。
与政府工作报告一样,预算报告也是每年两会的重头戏。之所以受到关注,是因为“钱”的去向反映着新一年宏观政策的发力点和国家的施政重点。
特别是今年,新冠疫情进入第三年,中国经济增速在经过前两年的“一低一高”后,被期望在今年实现“软着陆”,完成“GDP同比增长5.5%左右”的预期目标。然而外部环境严峻复杂,内部面临“三重压力”,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应该如何协同发力,政策工具箱里还有哪些储备,更受关注。
新京报记者梳理了预算报告里的“三增三减”,试图以此明晰财政政策如何支持中国经济“稳增长”。
减退税 增制造业、小微企业现金流
减税降费是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支持市场主体纾困和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受益面最大的惠企政策。预算报告用将近一整页的篇幅详述今年的减税降费政策,可见政策的“多”和“细”。
预算报告提出,今年减税退税约2.5万亿元。减税部分,延续实施部分减税降费政策,并提高减免幅度、扩大适用范围,预计减负约1万亿元。退税部分,今年留抵税额实行大规模退税,预计规模为1.5万亿元。
财政部部长刘昆在3月5日的两会“部长通道”上表示,今年约2.5万亿元的减退税规模为史上最高,并且减税、退税并举,退税部分相当于直接给市场主体发放了1.5万亿元的现金流,制造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将是主要受益者。
根据政策安排,退税将优先安排小微企业,对小微企业的存量留抵税额于6月底前一次性全部退还,增量留抵税额足额退还。同时,重点支持制造业,解决制造业等行业的留抵退税问题。
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告诉记者,今年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其中的“新”就体现为不仅减税,还要退税,且退税规模更大,这在过去是没有的。
施正文认为,退税举措将直接扩大减税降费政策的受益面。他解释,减税要先有税,疫情下很多企业没有利润,不用缴所得税,也就谈不到减税。这就是我们明明减了很多税,但有些企业还是觉得获得感不强的原因。
“退税就解决了这个问题,一些企业现在没有利润,但在过去还有存量,这次将这些存量留抵税额进行退还,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的现金流问题,很多过去没有充分享受到减税降费红利的企业这次也能享受到了。”施正文说。
减税部分虽然是延续此前部分政策,但由于减免幅度、使用范围等的扩大,也给市场主体带去了更多实惠。比如,对小微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100万元至300万元部分,在现行优惠政策基础上,再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相当于只有5%的税率了。”施正文说。
减中央部门支出 增加对地方转移支付
根据预算报告,今年中央本级支出35570亿元,增长3.9%。中央本级支出在连续两年安排“负增长”后首次“回正”。尽管如此,中央部门支出仍然负增长,今年下降2.1%。
预算报告提出,中央部门要带头过紧日子,在连续多年严控中央部门支出基础上,继续压减非刚性非重点项目支出,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腾出的财政资源重点保障刚性支出和急需支出。同时,为保障部门履职需要,教育、科技不纳入压减范围。
与此同时,今年中央大幅增加了对地方的转移支付,根据预算安排,中央一般公共预算对地方转移支付近9.8万亿元、增加约1.5万亿元,增长18%,比往年大幅提高,地方财政支出增长达到8.9%。
施正文认为,大幅增加对地方转移支付主要目的是推动财力下沉,疫情之下,基层面临的困难更大,也更实际,需要更多财政资金支持地方做好基层“三保”,改善基本民生、支持市场主体发展,近两年推出的直达资金机制等举措都是这样的目的。
“部长通道”上,刘昆也谈到了这个问题,今年大规模的减退税措施会给地方带来减收,大幅增加对地方转移支付也是为了帮助地方缓解减收压力。
减风险 增强财政政策可持续性
计算“总账”,2022年中央一般公共预算预计收入94880亿元,加上从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2765亿元,从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9900亿元,收入总量为107545亿元;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4045亿元。收支总量相抵,中央财政赤字26500亿元,比2021年减少1000亿元。赤字率2.8%左右,有所下调。
记者注意到,这是疫情发生以来赤字率第一次“收缩”。施正文分析,疫情前,我国的赤字率一直保持在3%及3%以内,为应对疫情冲击,加大财政支出力度,从2020年开始我国赤字规模加大,最近两年均超过3%。今年赤字率再度回归至3%以内,也是为了防范化解风险,保持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
作为衡量一个国家财政政策积极程度的关键指标,赤字率下调,积极的财政政策如何落实?
根据预算报告,虽然赤字率下调,但财政支出规模继续扩大,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26.71万亿元,比去年扩大2万亿元以上,增长8.4%,可用财力明显增加,能够保持适当支出强度,可见积极的财政政策力度不减。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分析,2.8%左右的赤字率较去年(3.2%)有所下降,有利于保持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但总体赤字规模进一步扩大,财政扩张力度不减反升,实际上能起到赤字率3.8%左右的刺激效果,保民生、保就业、保市场主体仍是财政政策的重要发力点。
赤字率适当下调的同时,债务规模安排也凸显“合理”,今年政府专项债发行额度3.65万亿元左右,与去年持平。
“专项债额度没有新增更多,而是跟去年保持了一致,说明我们既要防控风险,同时投资力度不减,政府为拉动经济作出了表率。”施正文说。
连平分析,虽然额度与去年持平,但加上去年已结转的专项债资金1.4万亿元左右,二者资金合计超过5万亿元,2022年可使用资金约是去年的两倍,仍然保持较大的强度,能够有效地拉动基建等方面的投资。
对于风险与发展的关系,预算报告中有论述,2022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要增强可持续性,统筹需要和可能安排财政支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好高骛远、吊高胃口……有效防范化解风险。”
今年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其中的“新”就体现为不仅减税,还要退税,且退税规模更大,这在过去是没有的。——施正文
虽然(今年政府专项债发行)额度与去年持平,但加上去年已结转的专项债资金1.4万亿元左右,二者资金合计超过5万亿元,2022年可使用资金约是去年的两倍,仍然保持较大的强度,能够有效地拉动基建等方面的投资。 ——连平
采写/新京报记者 姜慧梓 本版图片/受访者供图
标签:
您可能也感兴趣:
为您推荐
新乡化纤股东中原股权减持1553.97万股 减持套现1.14亿元
合锻智能副总经理孙革因个人原因辞职 王磊接任
新中港董事会秘书王幼妃因退休原因辞职 密志春接任
排行
- 南方中证全指房地产ETF基金净值上涨2.36% 场内价格溢价率为-0.01%
- 华夏中证智能汽车主题ETF基金净值上涨1.29% 场内价格溢价率为-0.02%
- 华夏中证文娱传媒ETF基金净值上涨1.20% 场内价格溢价率为-0.07%
- 国泰中证智能汽车主题ETF基金净值上涨1.32% 场内价格溢价率为0.03%
- 富国中证智能汽车主题ETF基金净值上涨1.35% 场内价格溢价率为-0.15%
- 华宝大数据ETF基金净值上涨1.19% 场内价格溢价率为-0.16%
- 富国中证大数据产业ETF基金净值上涨1.19% 场内价格溢价率为-0.10%
- 鹏华国证证券龙头ETF基金净值上涨1.18% 场内价格溢价率为0.06%
- 鹏华中证800证券保险ETF基金净值上涨1.15% 场内价格溢价率为0.06%
- 华泰柏瑞中证港股通50ETF基金净值上涨1.27% 场内价格溢价率为-0.57%
精彩推送
- 首提“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 构建市场化风险处置机制
- 财政政策如何支持中国经济稳增长?
- 努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 货币政策最新定调:总量结构齐发,稳增长贯穿全年
- “三增三减”拆解“国家账本”,财政如何支持中国经济稳增长?
- 《财米油盐》|你的“养老焦虑”,政府工作报告这样回应
- “中国军工”展团精彩亮相沙特世界防务展
- 记者调查 | 中国铁建销售额断崖式下跌 北京项目疑似竣工逾...
- 事关三亿新市民!两部门联合发文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
- 2月份全球制造业PMI略升 经济延续复苏趋势
- 经纬快评:鼓励年轻人进工厂要“对症下药”
- 赤字率拟下调至2.8%左右 专家:有利于增强财政可持续性
- 农业农村部:受多重因素影响 猪肉价格今后两个月下行压力仍较...
- 下周关注丨CPI等数据将公布,这些投资机会最靠谱
- 山东青岛市场监管局围绕“四个提升”促消费公平
- 福建福州:围绕消费维权年主题开展调研检查
- 2022年新增信贷预计超20万亿!货币政策总量、结构工具齐发力
- 全国政协委员江浩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速创新产品落地
- 数读五年政府工作报告 哪些数据影响了你我生活?
- 两会闻风|首场“部长通道”金句频出!谈及今年GDP目标、减税...
- 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及“市场主体”,稳主体保就业今年有这些举措
- 专家:中国GDP目标逐年下调 到底正不正常?
- 吴端华代表:提升蓝领群体就业效率 助力制造业转型升级
- 代表委员热议减税降费:政策红利提振发展信心
- 委员建议双一流高校招生以裸分录取:取消各种加分 保持公平
- 两会时间|税务部门成立专班落实新的减税降费政策
- 税务总局:将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新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落地
- 速看!政府工作报告2022经济关键数据
- 今年将减退税约2.5万亿,专家:减退并举,实施新税费支持政策
- 一箭多星!长二丙火箭成功发射银河航天批产通信卫星
- 2022年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公布 全年预计退税减税2.5万亿元
- 【画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连提80余次“稳”!覆盖这些领域
- 两会解读|千万毕业生走向社会 “稳就业”难题解决需要多管齐下
- 【画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里的2021中国“答卷”
- 刘德辉代表:加快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 助力“中国制造”发展
- 经济增速目标设定5.5%左右,专家:为接下来的发展留有空间
- 李永林委员:扩大全国碳市场规模 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
- 春灌工作陆续展开 全国计划灌溉面积超3亿亩
- 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我们有能力保证14亿多人每天到点开饭...
- 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5.5%左右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经过努力...
- 极简版政府工作报告来了!
- 刘昆:精细安排每一笔财政资金 早出台政策、早落地见效
- 刘昆:财政支出强度有保障
- 两会时间|全国政协委员贺强:促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发展...
- 刘庆峰代表:加强人工智能应用 便利百姓生活
- 政府工作报告:今年高校毕业生超过1000万人
- 政府工作报告:促进数字经济发展 推进5G规模化应用
- “海南一号”卫星拍摄图像首曝光:海面船舶清晰可见
- 政府工作报告:严厉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行为
- 广州举办跨境电商商务对接会
- 央行:稳妥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
- 陕西:以“绿色标尺”优化生态环境保护空间格局
- 政府工作报告: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
- 政府工作报告: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再提高30元
- 中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15.9万亿元 存量规模全球第一
- 天鲲二号卫星计划近期发射
- 上千次试验 造就隧道管片超强“金钟罩”
- 今年我国将再送6名航天员进入空间站
- 推动制造产业升级 构建全球产业链
- 加强药品研发知识产权保护落实药品试验数据保护制度
- 持续推进碳排放市场建设
- 加快建立煤热价格联动机制推动热力市场化进程
- 消除准入关卡 扶持中医药发展壮大
- 生活服务业数字化提速,2022年北京培育超万家示范门店
- 周鸿祎委员:立足系统思维 建立体系化的安全解决方案
- 九部门:实施“科技援青” 打造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
- 两部门:开展2022年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工作
- 人民银行:我国已初步形成多层次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
- 科技部等九部门:支撑云南打造“世界光伏之都”
- 两部门:加强支撑自然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检验检测能力建设
- 统计局:2月下旬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27种涨23种降 液化天然...
- 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我国旗舰物种保护成效显著
- 农业农村部:对农业科创企业支持贷款规模提高至单笔不超1000万元
- 两部门:进一步实施小微企业“六税两费”减免政策
- 不下载APP不给看全文?工信部:立即整改!
- 两部门:进一步实施小微企业“六税两费”减免政策
- 国家统计局:2月下旬液化天然气涨价32.8%
- “雾都”如今“喜阳阳” 重庆“气质”之变从何而来
- 2022年航天科技集团计划安排50余次宇航发射
- 北京“十四五”时期将告别“城市看海”
- “互联网一代”开启新节俭模式
- 在大上海“遇见”小生灵
- 郭卫民: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变
- 人民银行:“一键查卡”服务试点以来已累计提供查询55万次
- 全国政协常委张连起:为吸引人才可降低最高个税边际税率
- 深度合成应用提速 行业治理需多方合力
- 俄富豪6亿美元游艇被德国扣押
- 全国人大代表郑坚江:建议提高多孩家庭个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
- 31省份财政收入: 广东“31连冠”,湖北山西陕西增速前三
- 800件!人民银行完成2021年两会建议提案办理工作
- 下班加油!油价“五连涨”,加满一箱多花10元
- 两部门:减并港口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 促进口岸营商环境优化
- 今夜24时油价上调 加满一箱多花10元
- 平安守护 助力抗疫
- 郭卫民:我们有信心、有条件、也有能力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可持...
- 探索金融住房租赁新生态 让新市民等群体“住有宜居”
- 什么是SWIFT?禁止使用SWIFT将带来哪些影响?
- 两会前瞻| 今年货币政策将向稳增长倾斜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 2月份我国物流业平稳回升 大宗物资和电商物流需求保持旺盛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我国旗舰物种保护取得积极进展